首页 > 疾病知识 > 生活疾病 > 把握拔牙的时机

把握拔牙的时机

来源:盼盼亲子网    阅读: 1.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害怕疼痛或不这样做,认为医院夸张,不想拔掉应该拔掉的牙齿,也有拖到牙齿上自己脱落的患者,认为这样省事,可以直接镶牙。出乎意料的是,这种结果支持假牙的牙槽隆也严重吸收萎缩,给今后的假牙镶嵌和假牙固位带来困难。

把握拔牙的时机

那么如何选择拔牙时机呢?当然,拔牙的时机主要由医生掌握。一般来说,该拔出的牙齿应尽快拔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牙齿对患者的损伤。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口腔科赵强

目前儿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食物越来越细致,对口颌系统的刺激越来越小,结果继生牙(恒牙)萌乳牙不脱落的情况很多,有不依赖的倾向。对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滞留乳牙应尽早拔(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或恒牙阻生长不出来时,如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则不必拔除),以免造成恒牙错位排列影响口腔卫生、功能和美观。

拔牙有一些相对性禁忌症。之所以说是相对,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医生水平比较高,已经经经过了相应的疾病控制处理,所以拔牙的禁忌症可以转化为适应症,比如重心脏病,在没有处理的时候就是拔牙禁忌症,但是经过处理病情稳定之后,拔牙还是可以的。一般而言,心脏病患者如果心功能尚好是可以耐受拔牙手术的。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患者,其某个牙周围有炎症,该牙作为病因牙需要拔除,但碍于感染,迟迟不愿拔或者大夫不给拔;有的患者牙疼时想起拔牙可能当时不宜拔,可当急性炎症控制后又不想拔了,有的甚至一拖数月数年。及时在敏感抗菌药物的保护下拔除已不能保存的病灶牙,减轻局部组织压力和毒性反应,这样才有助于炎症局限,缩短病程(一般短于一次急性炎症发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过分考虑炎症的发展阶段,认为急性炎症期拔牙痛苦、不宜拔牙,则炎症继续发展,破坏周围组织,在口腔、皮肤形成瘘管,甚至形成弥散性骨髓炎、败血症等等,就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或者即使使用了大量敏感抗菌药物,但由于病灶没去,也只能控制急性炎症,使其变成慢性。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将再次急性发作。这样一来二去,就产生了药物肝肾损伤。或者由于长期的慢性刺激,患者50岁左右最终得了牙龈癌。实际上,炎症期应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无败血症)、手术难易度(伤口大小,与医生水平有很大关系)等,全面考虑能否拔掉病灶的牙齿。患者全身状况差或手术复杂,损伤大时,拔牙会加重炎症或扩散,应延期拔牙。相反,如果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手术损伤较小,此时在抗菌药物的有效控制下拔除病灶牙齿,有利于脓液引流,迅速缓解剧烈疼痛,还能控制炎症,迅速好转或治愈。病牙本身是感染灶,是炎症的根源,是细菌的培养基,炎症细胞的浸润,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疼痛加剧。抓住治疗机会,改善麻醉和手术方法,及时拔掉无法保存的病灶牙齿,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和毒性反应,有助于炎症的局限性,减少病程和并发症的发生。牙源性炎症期及时拔除病灶牙齿,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不容小觑。患者痛苦减少了,开支少了,用药带来的副作用也少了,使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糖尿病患者拔牙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不能轻易拔牙。但对于拔牙适应症中无法保留的牙齿,因其在一定程度上与糖尿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可促使糖尿病恶化,或者对身体有其它不良影响,例如遗留弥散性骨髓炎、败血症等严重的后遗症或者反复用药保守治疗导致药物的肝肾损害等副反应,故应在高血糖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在 8.88mmol/L以内)以后,无尿酮症和明显酸中毒症状以及全身状态较佳者时在术前术后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情况下果断地进行拔牙,这样有助于缓解糖尿病的病情,甚至可减少糖尿病的用药量。另外,空腹不宜拔牙(注意保证早餐提供足够的热量),以避免局麻时出现低血糖昏迷。还要注意减少拔牙前的体力消耗。一般局麻拔牙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小,不影响糖尿病原来的治疗(原来的治疗方案没有必要改变)。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好。

女性病人在月经期拔牙,可能会导致拔牙后出血增多和感染,怀孕头三个月易在拔牙时发生流产,后三个月易出现早产,若是阻生齿等困难牙拔除,应避开之,以免给病人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建议怀孕之前到口腔科去做一个检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并适时处理,尽早拔除该拔的牙,让口腔健健康康的再怀孕,以免出现上述不该拔牙时间必须拔牙的情况,就是分娩后也要三个月以后拔牙才较合适,还要考虑哺乳期用药对婴儿的影响问题。

恶性肿瘤放疗前,位于照射野无法保留的患牙,放疗前至少要拔掉7-10天,以免患牙放疗后引起放射性骨坏死。

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患者拔牙时,特别容易出血,因此该患者应在保肝治疗后补充凝血药物,拔牙。

有些疾病如血液病患者拔牙后,常会流血不止,甚至有生命危险,应尽量不拔牙,必须拔时应在内科控制病情后方可。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