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心经 > 1-3岁 > 小儿疳积怎么办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小儿疳积怎么办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来源:盼盼亲子网    阅读: 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儿疳积是小儿经常容易发生的,那么小儿疳积到底是什么呢。发生小儿疳积治疗方法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总结一下。

小儿疳积怎么办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小儿疳积?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为特征。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疳证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特别是重症患儿明显减少。

小儿疳积的治疗之挑刺四缝穴

四缝穴位置: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置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是手三阴经经过之处,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有内在联系。

具体操作方法:

1、取一根三棱针(或圆利针缝衣针),先用高压消毒或煮沸20分钟消毒。

2、把患儿的手掌洗净,在四缝穴处消毒,然后用针对准四缝穴,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2毫米左右),稍提摇,然后出针。

3、针口可见少许粘黄液体(也有清晰液体渗出量多),用手指挤压,把粘液挤净,一直到看见鲜血为止。

4、患儿两手的8个手指的四缝穴都要挑刺,挤尽粘液(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或由医生实施)。

5、每周刺2次,3—4周为1疗程。

注意:刺后挤出黄色或白色粘液;重者完全是粘液,轻者沾液带血;病愈后为血液。刺后4小时不可接触水,以防感染。针刺时应避免四缝穴周围的浅表小静脉。

功效:针刺四缝穴能健脾和胃、通畅百脉、消食导滞、化痰去湿、调和脏腑、通畅百脉、解热除烦。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四缝穴还可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可是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强度)增加,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肠粘膜的吸收。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之推拿

小儿疳积怎么办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第2张

【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宝宝。

【捏脊】: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宝宝厌食、腹胀、腹泻。

小儿疳积的药物 治疗方法

【汤药】

(1)积滞伤脾型

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胸脘胀满,夜卧不宁,大便时干时稀,苔腻,脉濡细,或指纹淡滞。用使君子、三棱、莪术各3克,芜荑、胡黄连、川黄连、芦荟各6克,神曲、麦芽、青皮、陈皮、槟梅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2)脾虚气弱型

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枯瘦,发如结穗,目无光采,大便有不消化,舌淡,脉濡细无力。用人参5—10克,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砂仁、神曲各10克,薏仁、陈皮各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气血两虚型

面色白、唇干口渴,头大颈细,骨瘦如柴,腹部凹陷如舟,发育迟缓,神疲困倦,发黄干枯,哭声无力,纳呆厌食,大便溏,舌淡,脉细弱。用人参6—9克,白术、茯苓、陈皮、当归、木香、黄芪各10克,半夏、山药各12克,神曲、谷芽各15克,炙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感染诸虫型

小儿疳积怎么办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第3张

四肢肌肉消瘦,面色苍黄,毛发枯槁脱落,精神不安,烦躁焦急,甚或情绪变异,食欲失常,或嗜食泥土等,肚腹胀大,时时腹痛,脉多弦细。用使君子3~6克,芦荟、干蟾各6克,砂仁、木香、陈皮、当归、青皮各9克,川芎、黄连、夜明砂各6—9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备孕
怀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