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健康生活 >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来源:盼盼亲子网    阅读: 1.5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城市的街道上行车,道路上会有十字路口、红绿灯、斑马线、自行车、行人甚至拥堵。由于存在这些视觉刺激,司机的注意高度集中,意识范围较广,要频繁地转动方向盘,不断地踩离合器。然而在空旷偏远的公路上,夜间行车的时候,人的视野会比较局限,除了车前灯照射到的地方,几乎都是黑暗的。因此,司机的注意范围会比较狭窄。而且,视野中的内容很可能比较单一,就是一条不断向前方延伸的道路。如果道路转弯较少,路边的标志不够醒目,路上需要避让的车辆也较少,那么司机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注意力驾车,因而眼睛、手、脚的活动均较少。注意的集中程度会不知不觉地降低,人的警觉性和兴奋性也会降低。在这样一个放松、弛缓的状态下,视野中呈现的又是单调、重复的画面,时间一长人很容易瞬间进入催眠状态。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催眠听起来似乎神秘,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传统的催眠方法就是让一个人盯着看眼前左右摆动的钟表,钟表摇摆的幅度和速度几乎是稳定不变的,用不了不多久,人就会觉得眼睛疲劳,悄然进入了另外一种意识状态: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清晰度大大降低,意识范围狭窄,对外部刺激几乎不发生反应,或者仅对催眠师的指令发生反应,除非出现很强烈的刺激。就相当于把一个手机放在铁盒子里一样,外部的信息大多都被屏蔽掉了。

诱导进入催眠的方式比较多,通常取决于外部刺激和内在注意这两个因素。外部刺激大多具有重复、刻板的特点,比如左右摆动的钟表,平稳流淌的河水,车轮碾过铁轨的咔嗒声,或持续的机械振动的感觉等。如果存在这些外部刺激因素,一个人又恰好若予以凝视、谛听或感受,那么就可能会在专注的状态下被催眠。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核心的特点是意识范围极度狭窄,仅集中于某个点,而除此之外均为无意识状态。比如,出神就是一种常见的催眠状态。因此,催眠是不同于睡眠那种普遍的意识清晰度下降的状态。进入催眠状态后,人在心理上几乎失去防御能力

司机深夜在高速公路上一旦进入了催眠状态,就会对视野中的场景“视而不见”,其后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一般较短暂,有的持续几秒钟,有的略长。最后或许被尖叫的喇叭声惊醒,或者自发清醒。虽然时间很短,但危险程度极高,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恰当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催眠不同于睡眠,但由于意识范围缩窄,意识清晰度降低,也是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另外,从睡眠生理的角度上看,人在午夜两点和白天的下午两点左右,都是睡眠节律的高峰期。即在这个时段,人最困倦,睡眠压力最大,最容易入睡。中医所提倡的睡“子午觉”,就是指在这两个时段要休息睡觉。而午夜2点行车,无疑风险是最高的。延安的这次交通事故无即是惨痛的教训。

要避免夜间开车被催眠的风险,首先要保证精力充沛,睡眠充足。这样才可以保证大脑皮层高度持久的兴奋性。长时间开车,最好开车一两小时,最好能短暂地休息一下。另外,在深夜开车的时候,要调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尤其要让眼球“动”起来。前方、反光镜、后视镜都要不时地查看。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及时发现异常,还可以获取更多的刺激信息,提高意识的清晰程度。还有,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夜间能够避免或减少开车最好。

理财
家居
运动健身
家具
健康生活
恋爱技巧
真情实感
二胎指南